政策允许消防中控室单人值守,但如何确保合规?责任如何界定?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实现降本增效?小珈为您带来权威解读与专业解决方案!
随着消防安全要求的日益严格和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如何高效、合规地管理消防中控室成为众多企事业单位关注的焦点。北京市消防条例明确规定:在符合国家标准实现远程操作控制的前提下,消防中控室可以施行单人值守。这一政策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提供了可能。然而,“远程操作控制”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单人值守后,现场与远程端的责任如何划分?特致珈结合近期权威部门回复,为您深度解析。
一、政策核心解读:单人值守的“合规密钥”
根据北京市消防条例及相关权威部门(如法制与社会消防工作处)的明确回复,实现单人值守并非“一装了之”,必须满足以下核心条件:
功能实现:
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如《消防控制室通用技术要求》GB2550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166)实现远程操作控制功能。
核心要求:远程控制端(如特致珈远程控制平台)必须能显示现场消防设备的所有状态信息,并能够实现对现场消防设备的全部功能操作控制(包括但不限于报警确认、消音、复位、联动设备启停等)。
简单的远程查看或部分控制均不符合单人值守要求。
设计施工合规:
远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施工必须严格符合上述国家规范标准,确保系统功能完整、运行可靠、响应及时。这不是简单的软件安装,而是涉及系统架构、通信、安全性的整体工程。
人员资质要求:
无论是现场值守人员还是远程控制端的操作人员,均需依法持证(消防设施操作员证)上岗。
双方人员必须熟悉操作规程,不得擅离职守。
协议明确职责:
业主单位与提供远程控制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必须签订明确的消防协议。
协议中需清晰界定双方在值班值守、设施监控、日常维护、应急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职责。
重要提示: 权威部门明确指出,实现合规的远程控制功能(如控制中心-分控制室模式)后,无需单独针对“单人值守”进行专项验收。验收的关键在于系统本身的设计、施工是否符合国标,功能是否真正实现。
二、责任划分:厘清边界,规避风险
实行单人值守后,现场端与远程端的责任如何划分?这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权威回复给出了清晰的法律框架:
行政责任(核心原则:责任主体不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委托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业主单位)负责。
民事责任:
主要依据业主单位与第三方服务机构(如特致珈)签订的协议中划分的责任内容来界定。
一份权责清晰、约定明确的协议至关重要,是事后划分赔偿、追偿等民事责任的直接依据。
刑事责任:
若发生重大事故并涉及犯罪,将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依据事实证据,判定相关责任方(可能包括业主单位负责人、现场人员、远程操作人员、服务商等)是否存在失职、渎职或违法行为,并依法追究相应刑事责任。
小珈提醒: 采用远程值守模式,行政责任不转移。选择可靠的服务商并签订严谨的协议,是有效管理民事风险的关键。服务商的能力与尽责程度,直接影响到业主单位能否有效履行其主体责任。
特致珈:您实现合规单人值守的可靠伙伴
面对复杂的合规要求和责任风险,特致珈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安全、高效地实现消防中控室单人值守。
特致珈的价值:
合规降本: 助您满足单人值守的严格国标要求,显著降低长期人力成本。
责任明晰: 通过专业服务和严谨协议,清晰划分责任,有效管控法律风险。
安全保障: 专业团队24小时守护,提升消防设施的监控效率和应急处置能力。
省心省力: 从系统建设到日常运营,提供全方位专业支持,让您专注于核心业务。
在这里,小珈提醒大家,消防安全不容有失,合规降本势在必行!如果您正在考虑或已部署消防中控室远程控制系统,并希望实现合规的单人值守模式:
立即评估: 您当前的远程控制系统是否真正满足“全部功能远程操作控制”的国标要求?
审视协议: 您与服务商的协议是否清晰界定了双方在单人值守模式下的责任?
选择专业伙伴: 选择像特致珈这样具备深厚技术实力、严格遵循国标、注重责任划分的专业服务商至关重要。
如有需求,请联系特致珈,400-616-8338,免费获取解决方案咨询!让我们携手,用专业科技守护您的消防安全,实现安全与效益的双赢!